15載發現逾百新病菌 胡釗逸奪裘槎醫學科研獎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穎宜)近年來不同類型的傳染疾病肆虐世界各地。要針對性治療傳染疾病,就先要從病毒、細菌及真菌等入手,尋找致病原因。作為學術界的「微生物偵探」,香
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及臨床教授胡釗逸,一直肩負起這個尋找真相的責任,過去15年間已發現超過100種的新病菌,如近期因應中東呼吸道綜
合症(俗稱新沙士),他便在中東樣本中發現一種新型的駱駝腸病毒。而針對冠狀病毒類型,其團隊所發現的數目更是世界第一。對於胡釗逸來說,多年的研究生涯
裡,找到不同類型的標誌性新病毒最具滿足感:「對於人類來說,找到新病毒的源頭就有助作出即時的治療。」
憑藉對新發傳統疾病、微生物發現及微生物基因圖譜學的出色研究,胡釗逸成為本年度的「裘槎優秀醫學科
研者獎」得主之一。過去15年間,其團隊已發現超過100種新病毒、細菌以及真菌,包括香港海鷗形菌、人類冠狀病毒以及單峰駱駝冠狀病毒等。他日前接受訪
問時介紹指,基因排序相當複雜,甚具挑戰性。而基因圖譜就如身體上的藍圖,能顯示出不同疾病的表徵。從而能理解不同病毒的致病原因,病毒和細菌如何生長以
及當中的進化關係等現象。
蒐駱駝大便析毒進化過程
對於今天的研究成果,胡釗逸笑言成功例子的背後,其實有覑數以百次的失敗,過程相當辛苦。他分享多年
的研究心得,在於需要配合大量人力物力,例如要找出病源,先要採集到好的標本,又要配合技術員作出複雜的電腦分析,作出分子生物技術測試,以進行基因排
序,從而獲得基因圖譜。胡釗逸提到團隊最新的發現是駱駝腸病毒,是早前因應中東呼吸道綜合症而遠赴杜拜收集駱駝大便標本時的過程中所發現,他表示,雖未有
數據顯示人體會受感染,但當中的分析成果有助理解病毒的歷史及進化過程。
昔受忽略 禽流沙士後「彈起」
胡釗逸又坦言,微生物學研究以往一直備受社會忽略。「直至禽流感以及沙士,微生物的地位才逐漸得到提
升。」他認為自己擔當的角色在於長遠的研究工作、幫助推動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運作以及前線醫療工作。是次獲裘槎獎胡釗逸可獲逾100萬元補助金,讓所屬大
學另聘講師代替教學工作一年,他期望能藉此讓自己更專注於研究上,抽空到世界不同地方採集標本,進行跨地域的合作,以進一步研究出更多新型的病毒、細菌以
及真菌。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