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文:利瑪竇與李之藻合譯的《乾坤體義》、《渾蓋通憲圖說》,介紹日月蝕、星球大小距離等天文學知識。徐光啟與西洋教士共同譯述的 《測天約說》,陽瑪諾的《天問略》、《天學舉要》,湯若望的《渾天儀說》等等,亦均是有關天文知識之著作。雖然教會對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的日心地動說持反對的態度,但羅雅各等在《五緯曆指》(第谷五行星)等書中,還是客觀地介紹了伽利略在觀測天體方面的成就(地動說)。彼時西洋的天文儀器也有所輸入,利瑪竇曾帶來望遠鏡,鄭仲夔《耳新》卷啟七云「番僧利瑪竇有千里鏡」,沈凗《參遠夷疏》也不得不承認「彼夷所製窺天窺日諸器頗稱精好」,後來湯若望又攜來更加新式的望遠鏡,並撰《遠鏡說》。
(二)曆法:明代原來主要採用大統曆、回回曆,但謬誤不少,數次預測、觀測日月食均不準確,故參用西洋曆法之呼聲漸高。崇禎二年(1629年)五月一日,欽天監推算日食未準,而徐光啟據西法推算北京等處日食則得到證實。故思宗乃於是年七月設立曆局,著徐光啟督領 一切,該局除任用李之藻外,又延請教士龍華民、鄧玉函參事,不久鄧玉函卒,復以羅雅各、湯若望繼之。徐光啟、李天經先後主持的曆局曾五次向崇禎帝進呈譯撰的天文曆法書數十種,共一百三十多卷。最後編成《崇禎曆書》,雖未及使用﹐但後來清初以此作基礎成為《時憲曆》而行於世。
(三)數學:利瑪竇首與徐光啟合譯歐幾里得(Euclides)之書而成《幾何原本》。利氏與徐光啟的《測量法義》,與李之藻的《圜容較義》、《同文算指》,羅雅各與徐光啟的《測量全義》,艾儒略與崔式穀的《幾何要法》,湯若望等的《算法新書》,介紹了代數、幾何、三角等等方面之常識。穆尼閣(Joannes-Nicolaus Smogolenski)譯《天步真源》,並傳入對數表。在西洋數學之影響下,國人自撰之數學書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如徐光啟之《勾股義》、王錫闡之《曉庵新法》、薛鳳祚之《天學會通》、杜知耕之《幾何論約》、梅文鼎之《曆算全書》……,等等。
(四)物理:鄧玉函、王徵合作的《遠西奇器圖說錄最》,較早介紹了西方機械工程學及其原埋,後來王徵又自為《新製諸器圖說》。熊三拔編撰《泰西水法》,講述水的原理及水力機械之應用,《四庫全書總目》評論該書有云「西洋之學,以測量步算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於民用」。徐光啟《農政全書》之水利部分幾全錄自此書。另羅明堅、利瑪竇等教士來華,均攜入大小自鳴鐘等各種能自動的鐘錶和其他小玩具、樂器,引起明末及清代宮廷搜羅西洋自動機器之熱潮。
who is who timeline
明朝(-1644)
哥白尼在1543年發表《天體運行論》
羅明堅 Michele Ruggieri 1543-1607
利瑪竇 Matteo Ricci 1552-1610
《乾坤體義》介紹了托勒密的「九重天說」(地心說)、亞里士多德的「四元行論」。利瑪竇也製作過天球儀、地球儀、日晷、象限儀、紀限儀等天文儀器。
徐光啟 1562-1633 ctext
李之藻 1571-1630 和利瑪竇合作編譯了中國最早的西方算術譯著《同文算指》(四則運算,開方 , 分數),天文學著作《經天該》(星座詩詞)、《新算法書》、《天學初函》以及世界地圖繪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坤輿萬國全圖》ctext
李之藻編譯了 熊三拔 Sabation de Ursis 的簡平儀說 渾蓋通憲圖説 即astrolabe ctext
1627, Polish Jesuit 卜彌格Michael Boym (1612-1659) enthusiastically presented Johannes Kepler’s (1571-1630) rudolphine tables in Beijing’s Ming court.
鄧玉函 Johann Schreck 1631年編譯《大測》、《割圓八線表》,介紹三角。把第一部望遠鏡帶進中國。
金尼閣 Nicolas Trigault 1577-1629 ,7000部圖書抵達澳門
羅雅谷撰 Giacomo Rho《測量全義》(清戴震《策算》習之)其中《五緯曆指》和《月離曆指》取材於伽利略的《星際使者》Starry Message一書,前者介紹了“日心說”與“地心說”相互對立的觀點。
梅文鼎 1633-1721 ctext。地圓說,平三角,孤三角。學自羅雅谷等人。擕半年通其旨趣 勿菴曆算,度算, 二卷, kanripo , loc
1616-1623 傳教士南京被沈隺逐到澳門
清朝(1644-
康熙(1654-1722)命陳厚耀、何國宗、明安圖等人編纂天文算法書籍,包括《曆象考成》(四十二卷)、《律呂正義》(五卷)、《數理精蘊》(五十三卷),合稱《律曆淵原》共100卷,終於雍正元年(1723)十月刻竣。
湯若望( 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1591-1666
與徐光啟、李天經編成《崇禎曆書》,《割圓勾股八線表》
崇禎曆開始,廢除平氣,採用定氣。
明安图等人在《历象考成后编》中采用了椭圆面积定律以 后,计算日、月、行星位置都採用顛倒reverse开普勒方程第二定律,在面积和近点角之间互相推求。
但书中没有采用刻卜勒的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太阳在椭圆的焦点上的新体系,仍然继续采用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地球在椭圆焦点上的旧体系(地心說)。其中只采用了刻卜勒三个定律中的第二定律。
耶穌會士等人在編撰《崇禎曆書》時採用了第谷的宇宙體系
清朝參考崇禎曆,作小量修改編成時憲曆。
穆尼閣(波蘭語:Jan Mikołaj Smogulecki,1610年-1656年),波蘭貴族、傳教士、耶穌會士。將對數的概念傳入中國。清順治三年(1646年)入華,在南京傳教期間,曾向薛鳳祚傳授天文學和數學,併合著《天步真原》。
穆尼閣是哥白尼學說支持者。他向他的學生薛鳳祚等人傳授了「地亦有游」的日心地動說思想。1653年,薛鳳祚根據從穆尼閣那兒學來的知識寫出了《天步真原》,雖然刪改了關於日心地動說的文字,薛鳳祚把《天步真原》稱為「新西法」,列入《歷學會通·考驗部·新西法選要》中,而把湯若望、羅雅谷推崇的第谷體系稱作「今西法」。
《三角算法》、《比例四線新表》
對數、解析幾何和微積分知識
partial unbanning of Galileo’s Dialogue and Copernican books in general by Pope Benedict XIV (in 1740–1758)
杜德美 Pierre Jartoux(1668——1720)1701年來華,將西方的「圓率解析法」three infinite series expansions of trigonometric functions 傳入;介紹西方計算器,如比例規、算籌等。
1760年,耶穌會士蔣友仁(Michel Benoist)向乾隆帝獻《坤輿全圖》,正面介紹哥白尼日心學說
〈增補坤輿全圖〉中: 人在地球上看太陽,似乎是太陽動而地球靜,“今設地球動而太陽靜,於推算既密合,而於理亦屬無礙。”
而刻白爾(Kepler)細察游曜之固然,證此諸輪皆為橢圓。橢圓有大小二徑,並有三心,即中心及兩偏心。若知大小兩徑之比例,或兩心差,則可畫橢圓之式。又言水、金、地、太陰、火、木、土,並木、土周圍九小星,皆有而運動,一循行其本輪(公轉),一旋轉於本心(自轉)。太陽雖無本輪,亦如他游曜旋轉于本心。既設地球之兩運動,若地球於本心,每日東行一周,則諸曜在地周圍似每日西行一周,地西行一年一周輪,則太陽似東行一年一周天。
1792 馬戛爾尼使團 Macartney Embassy
1820-1835 total repeal of the prohibition of Copernicanism
Contributions of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Joseph Edkins, Alex. Wylie and John Fryer et al, widespread of Copernican views:
通曉洋務的學者魏源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編輯了一本「海國圖志」,譯載了好幾篇有關哥白尼學說的文章,其中並有地球沿橢圓軌道繞日運行的圖。
1859 咸豐九年,李善蘭(1810~1882年)和傳教士偉烈亞力Alex Wylie 合譯了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 的《談天》(日心說)(Outlines of Astronomy)(原名「天文學綱要」),原文由上海墨海書館(The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Press)刊行. 「談天」一書把哥白尼,經刻卜勒到牛頓,對於太陽系結構及行星運動的認識說得很清楚。
繼李善蘭之後,另一位學者王韜(1825~1897年)繼續介紹西方的天文學說,他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做了兩件工作:一是寫了一篇「西學圖說」,用最新的天文學成果,發明哥白尼學說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一是翻譯了一本「西國天學源流」,說明行星循橢圓軌道運動,乃是萬有引力的作用。他並且強調歷史是不斷前進的,後人總要超越前人。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葉瀾編出歌謠──「天文歌略」:
萬球回轉,對地曰天。日體發光,遙攝大千。
地與行星,繞日而旋。地體扁圓,亦一行星。
繞日軌道,橢圓之形。同繞日者,側有八星。
這首歌謠概括了哥白尼學說的基本內容,顯示哥白尼學說已經深入中國人心了。
民國夏曆 1914 至今,紫金曆
reference:
方豪《中西交通史》第四、五冊(《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下)。
CUHK 耶穌會士與哥白尼學說在華的傳播 江曉原
Nathan Sivin, Copernicus in China
Copernicus penetration in China Szczesniak
哥白尼學說在中國 陳勝崑
李善蘭 Rev Alex Wylie, 墨海書館,江南制造局
Osiander foreword to Copernicus 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 Observation vs explanation
L'Empire immobile ou Le choc des mondes
Prediction and politics in Beijing, 1668
夏曆知識 儒家網(有意扁低湯若望的供獻)
合朔時刻:
日月合朔的數學定義就是太陽和月亮的地心視黃經差為0的時刻
1500-1700: 歐洲科學革命時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