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強網誌:
首先,中國內地金融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規模與日俱增,然而在投資選擇上依然相對缺乏。中國經濟經過多年高速發展,企業及民間累積了不少財富,在國家「走出去」的大形勢下,對多元化的基金產品需求自然會日趨殷切。
此外,內地監管機構及市場力量亦協助推動基金管理業的發展,多年來內地股市為散戶主導,佔交易額高達八成,為有助股市長遠的健康發展及提高市場質素,適當增加機構投資者包括基金的比重是有需要的。
所以説我們這麼着緊要發展基金管理,是因為知道這對香港整體資產管理行業及經濟增長會帶來好處。今日香港表面上不乏基金產品,然而我們主要是基金的銷售和分銷中心,大部分獲認可的基金都不是在港註冊,而我們亦缺乏支持基金營運的中後台配套。
由此自2012年起,我們便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去推動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當中包括讓私募基金享有離岸基金的稅務 優惠,草擬法例引入公司型開放式基金的新結構,並全面寬免交易所買賣基金轉讓的印花稅,但以建立香港作為資產管理樞紐的戰略角度而言,最重要的一步一定是 剛剛宣布的基金互認安排。
在商討以至落實安排過程中,政府與證監會一直緊密合作。我知道很多人認為監管機構只是以監管為主而不會發展,事實上,證監會一直努力在監管與市場發 展間取得平衡,擔當發展市場的法定角色,並積極與內地相關部委長期緊密溝通、發展互信,所以滬港通及基金互認成功得到落實,證監會可說功不可沒,亦充份表 現香港市場的成功之處。
有人說現在股價上漲,成交暢旺,是香港股市的大時代。甚麼是大時代可說人言人殊,我不打算參與討論,我只知道基金互認安排,令到中港兩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再邁進一步,所帶來的影響,我相信會不下於滬港通。
或許有人會問:基金互認安排會否令已經相當熾熱的股票市場更加亢奮,我認為可能剛好相反,隨著基金管理的規模擴大,專業管理的參與增強,會令市場變得更理性化,長遠有助市場穩定發展。
2015年5月24日
曾俊華網誌:
為迎接內地金融市場逐步開放,我們多年來一直透過與內地市場實踐互聯互通,為香港金融業爭取更多發展機會,去年11月啟動的滬港通就是大家熟識的成功例 子。我在2013年的財政預算案,公布證監會與內地相關機構研究建立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經過近兩年多的努力,具體工作終於完成,我感謝財經事務科與 證監會同事,亦感謝中央政府和內地相關部委對香港金融發展的支持。
由於滬港通和正在籌備的深港通與普羅大眾關係較為直接,它們一直以來 都較「基金互認」更吸引市民和新聞界關注。但在我看來,「基金互認」就好像基金的CEPA,對於香港金融市場的長遠影響,絕不下於其餘兩者,特別是從金融 市場多元化發展的角度,「基金互認」對於我們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具有標誌性的意義。
根據互認安排,合資格的內地和香港基金只要通過簡 易的審核程序獲得,便可直接在對方市場向投資者進行銷售。換言之,我們可以想像在不久將來,兩地的投資者都能夠有更多的基金產品 選擇之餘,對於世界各地的基金同業,只要落戶香港就擁有了一個可以打入13億人市場的黃金機會,吸引力可想而知。這對於香港要打造成為亞太區首屈一指的資 產管理中心和投資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事實上,香港的資產管理公司在去年就增加了8%至到1,070家,可見得業界已經早着先機,在香港開通基金互認 平台之前,已率先作出部署。
香港金融業作為我們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多年來一直朝多元化和高增值方向發展,從未間斷,為擁有不同學歷、 知識和技能的朋友提供大量優質的就業機會。目前的金融市場發展,與上世紀已不可以同日而語。以香港交易所為例,自從收購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之後, 港交所的業務由原來的集中於證券交易和衍生產品市場,到近年商品期貨市場亦得到了長足發展,成交量創出新高。去年9月,LME旗下的結算所LME Clear正式投入業務,令港交所和LME能夠發展更多新產品和進軍新市場,而到12月,港交所再提出了第一批以人民幣計價的亞洲金屬期貨合約,迎接區內 對於同類產品的龐大需求。
23/5 中證監與香港證監會昨天聯合公告:
中證監與香港證監會昨天聯合公告,將於7月1日起接受符合條件的內地以及香港基金,申請在對方市場向散戶推售,兩地初始淨投資額度各為3000億元人民 幣。本港基金業界預期,基金互認可助香港與新加坡競爭成為亞洲基金中心,預料日後更多基金在港製造及銷售,能提供更多基金行業職位。
首先,中國內地金融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規模與日俱增,然而在投資選擇上依然相對缺乏。中國經濟經過多年高速發展,企業及民間累積了不少財富,在國家「走出去」的大形勢下,對多元化的基金產品需求自然會日趨殷切。
此外,內地監管機構及市場力量亦協助推動基金管理業的發展,多年來內地股市為散戶主導,佔交易額高達八成,為有助股市長遠的健康發展及提高市場質素,適當增加機構投資者包括基金的比重是有需要的。
所以説我們這麼着緊要發展基金管理,是因為知道這對香港整體資產管理行業及經濟增長會帶來好處。今日香港表面上不乏基金產品,然而我們主要是基金的銷售和分銷中心,大部分獲認可的基金都不是在港註冊,而我們亦缺乏支持基金營運的中後台配套。
由此自2012年起,我們便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去推動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當中包括讓私募基金享有離岸基金的稅務 優惠,草擬法例引入公司型開放式基金的新結構,並全面寬免交易所買賣基金轉讓的印花稅,但以建立香港作為資產管理樞紐的戰略角度而言,最重要的一步一定是 剛剛宣布的基金互認安排。
在商討以至落實安排過程中,政府與證監會一直緊密合作。我知道很多人認為監管機構只是以監管為主而不會發展,事實上,證監會一直努力在監管與市場發 展間取得平衡,擔當發展市場的法定角色,並積極與內地相關部委長期緊密溝通、發展互信,所以滬港通及基金互認成功得到落實,證監會可說功不可沒,亦充份表 現香港市場的成功之處。
有人說現在股價上漲,成交暢旺,是香港股市的大時代。甚麼是大時代可說人言人殊,我不打算參與討論,我只知道基金互認安排,令到中港兩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再邁進一步,所帶來的影響,我相信會不下於滬港通。
或許有人會問:基金互認安排會否令已經相當熾熱的股票市場更加亢奮,我認為可能剛好相反,隨著基金管理的規模擴大,專業管理的參與增強,會令市場變得更理性化,長遠有助市場穩定發展。
2015年5月24日
曾俊華網誌:
為迎接內地金融市場逐步開放,我們多年來一直透過與內地市場實踐互聯互通,為香港金融業爭取更多發展機會,去年11月啟動的滬港通就是大家熟識的成功例 子。我在2013年的財政預算案,公布證監會與內地相關機構研究建立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經過近兩年多的努力,具體工作終於完成,我感謝財經事務科與 證監會同事,亦感謝中央政府和內地相關部委對香港金融發展的支持。
由於滬港通和正在籌備的深港通與普羅大眾關係較為直接,它們一直以來 都較「基金互認」更吸引市民和新聞界關注。但在我看來,「基金互認」就好像基金的CEPA,對於香港金融市場的長遠影響,絕不下於其餘兩者,特別是從金融 市場多元化發展的角度,「基金互認」對於我們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具有標誌性的意義。
根據互認安排,合資格的內地和香港基金只要通過簡 易的審核程序獲得,便可直接在對方市場向投資者進行銷售。換言之,我們可以想像在不久將來,兩地的投資者都能夠有更多的基金產品 選擇之餘,對於世界各地的基金同業,只要落戶香港就擁有了一個可以打入13億人市場的黃金機會,吸引力可想而知。這對於香港要打造成為亞太區首屈一指的資 產管理中心和投資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事實上,香港的資產管理公司在去年就增加了8%至到1,070家,可見得業界已經早着先機,在香港開通基金互認 平台之前,已率先作出部署。
香港金融業作為我們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多年來一直朝多元化和高增值方向發展,從未間斷,為擁有不同學歷、 知識和技能的朋友提供大量優質的就業機會。目前的金融市場發展,與上世紀已不可以同日而語。以香港交易所為例,自從收購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之後, 港交所的業務由原來的集中於證券交易和衍生產品市場,到近年商品期貨市場亦得到了長足發展,成交量創出新高。去年9月,LME旗下的結算所LME Clear正式投入業務,令港交所和LME能夠發展更多新產品和進軍新市場,而到12月,港交所再提出了第一批以人民幣計價的亞洲金屬期貨合約,迎接區內 對於同類產品的龐大需求。
23/5 中證監與香港證監會昨天聯合公告:
中證監與香港證監會昨天聯合公告,將於7月1日起接受符合條件的內地以及香港基金,申請在對方市場向散戶推售,兩地初始淨投資額度各為3000億元人民 幣。本港基金業界預期,基金互認可助香港與新加坡競爭成為亞洲基金中心,預料日後更多基金在港製造及銷售,能提供更多基金行業職位。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