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鍾情本國歷史,中國人毫不遜色於英國人。英國財相奧斯本本周的中國貿易與投資之行再次使人回想起了兩國經貿交往的歷程。 在18與19世紀,正是英國人帶領西方列強迫使中國打開了其面向世界的經貿之門。 中國人一定還記得,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爵士率領第一支英國經貿代表團訪問中國,試圖說服強大的中華帝國賦予英國商人更多的經商自由。 當彼之時,大英「日不落帝國」和中華「中央之國」存在著相互競爭互不交融的世界觀。 如今,200多年過去,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兩國在世界觀方面的差異依然存在。 由於利益的衝突、文化的差異以及馬戛爾尼拒絕給乾隆皇帝磕頭,英國的首次中國經貿之行歸於失敗。 古老戰艦 馬戛爾尼曾描述說,「中華帝國就像一艘古老而破敗的一流戰艦,過去150年有幸靠著一代代勤勉的船長使其免於沉沒,它勝過其鄰國之處僅在於它的體積與外表。」 馬戛爾尼說,一旦遇到一位不稱職者擔任船長,這艘大船將會遭殃。它可能不會立即沉沒,可能還會拖著破爛的船體漂浮一陣,最後在岸邊撞碎,再也無法在舊有的船體上進行修複。 對於中國這艘航船的現任船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馬戛爾尼的這段話無疑極具可讀性。 在經歷了一個半世紀的屈辱—外國入侵,包括鴉片戰爭敗於英國,不停的內戰,經濟崩潰以及瘋狂的毛澤東時代,習近平可能會和其他許多中國人一樣承認,馬戛爾尼對中國的評論具有相當的預見性。 時過境遷 但面對目前世界發生的具有諷刺意味的變化,習近平的臉上可能會浮出一抹微笑。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國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又有一支帶著完全不同信息的英國經貿代表團來到中國。 英國財相奧斯本說,中國的經濟正在發生變化。那些認為中國仍然是一個低工資、低技術經濟體的人正在犯著嚴重的錯誤。中國正在成為一個後起之秀的工業國,這為英國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中國已經在諸如希思羅機場和泰晤士水公司一些英國的重要領域購買了相當的股權,現在它的公司-其中許多是國有企業-正積極投資英國的基建、核能、再生能源、電訊和房地產等項目。 對於中英來兩國來說,這都是一個全新的局面。 過去兩個世紀,中英兩國的經濟關係只是貿易。起初,英國需要中國的茶和瓷器,但卻無法提供中國人喜愛的東西。 在馬戛爾尼訪華之後,中國皇帝乾隆曾致信英王喬治三世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英國於是只有鴉片向中國輸入了。長話短說,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