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西漢 戴德
《夏小正》原為《大戴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曆法學文獻,為農曆之起源 (解放時農曆仍稱為夏曆,至一九七〇年才改為農曆)。《夏小正》按夏曆十二個月(十個月?)的順序,分 別記述每個月的星象,氣象、物候以及所應從事的農事和政事。其星象包括昏中星,旦中星。 以及晨見、夕伏的恆星,還有北斗的斗柄指向、河漢(銀河)的位置,以及太陽在星空中所 處的位置等,現流傳下來的《夏小正》,內容已有部分殘缺和錯亂,而且《夏小正》的正文與 後來注釋的佛文混雜在一起,難以分辨,所以也有稱為《夏小正傳》的,據分析,其正文只有 四百餘字,文中也有取自更早期的資料,所以中國應當在夏代以前就有比較完善的曆法了。
中國第一個物侯曆 : 氣象萬千
关于《夏小正》是否“十月历”的问题
刘尧汉和陈久金把《夏小正》和彝族的太阳历作对比研究,指出《夏小正》原是把一年分为十个月的太阳历,今本《夏小正》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是后人添加的。[4] 其主要论据如下;
1、《夏小正》有星象记载的月份只有1—10月,11月和12月没有星象记载。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各月太阳所行经的经度大致相等,大致平均每月日行35度多;表明它是把一年分为十个月的。如果一年分为十二月,每月日行应为30度。(太阳一年在黄道上运行一周,行经360度)
2、从参星出现的情况看,从“正月初昏参中”日在危到三月“参则伏”日在胃,再到五月“参则见”日在井,每月日行都是35度。从五月“参则见”日在井到下年正月“初昏参中”日在危,相隔210余度,若以一年十个月计,相隔六个月,每月日行也是35度余;若以一年十二月计,则相隔八个月,每月日行26度,显然不合理。
3、从北斗斗柄指向看,《夏小正》正月“县在下”,六月“正在上”;从下指到上指为五个月。由于一年四季斗建辰移是均匀的,斗柄由上指回到下指也应是五个月。这也说明《夏小正》是十月历。
4、《夏小正》五月物候与农历六月物候一致,以后渐渐出现差距,七月中出现了农历八、九月才有的物候,如“秀雚苇”、“寒蝉鸣”;九月“王始裘”,相当于农历的十月底十一月初,所以十月已进入全年最寒冷的季节了。
5、《夏小正》五月“时有养日(白昼最长,即夏至)”,十月“时有养夜(黑夜最长,即冬至)”;从夏至到冬至只有五个月。那么,从冬至到夏至也应该是五个月。合起来,一年正好是十个月。
他们还认为,《管子·幼官图》中的五方星、十图、三十节气,也是一年十个月的太阳历。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仍有不同的意见,讨论仍然在继续。刘陈二氏的立论不但是新颖的,而且是有根据的,因而是值得重视的。中国历史上的太阳历还有东汉末年出现的道教的“二十四气历”,后来演变为“二十八宿旁通历”,宋代沈括“十二气历”的方案就是在它们的启发下提出的。
日本天文學史家能田忠亮在《夏小正星象論》中,研究指出《夏小正》星象記錄的是公元前2000年(為夏朝初期)的實際天象。如若確切,則《夏小正》無疑是夏代當時的歷史文獻,而且是現知唯一的一部夏代歷史文獻。
正月: 鞠则见。初昏参中,
二月: 斗柄悬在下。
三月: 参则伏。
四月: 昴则见。初昏南门正。注:此处似乎有脱文,因为全篇天象中的“正”后面均有方向名词。
五月: 参则见。初昏大火中。
六月: 初昏斗柄正在上。
七月: 汉案户。初昏织女正东乡。斗柄悬在下则旦。
八月: 辰则伏。参中则旦。
九月:辰系于日。
十月: 初昏南门见。织女正北乡则旦。
参商不相見
參: 獵戶座
商:天蝎座(大火星)
Reference:
左圖右史 Stellarium模拟的公元前1000年北纬34.5度地区的一年之内不同月份的天象图
留言
張貼留言